12月20日,小海米海洋实验课继续在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开展,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顾文辉博士为6年级5个班的同学们带来了“海上的‘草原’——浒苔爆发机制初探”的主题课程。
课程伊始,顾老师从日常生活入手,询问同学们有没有见过浒苔,在哪里见过浒苔。同学们积极回答,很多人是在青岛夏天的海边见到这种植物的。虽然见过浒苔,但是大家对浒苔的由来似乎并不很清楚。然后,顾老师从浒苔的类别入手向同学们进行了详细介绍。
浒苔属于绿藻的一种。其主要结构有叶绿体、鞭毛、线粒体等。而绿藻分类主要有单细胞、群体、丝状体、叶状体等几种,常见的石莼、水绵、浒苔等植物都属于绿藻。其体内的生物活性生长因子(CGF)是控制绿藻繁殖的主要因素。其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无性生殖、营养繁殖三种。
接下来,针对海边常见的“草原”现象,顾老师给同学们作出了解释。出现“草原”,就意味着绿潮现象,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大型绿藻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其形成原因大体分为几种:春夏季水温变化;海水富营养化;增殖海域水动力交换缓慢导致局部种群密度增大。
浒苔有哪些危害呢?顾老师也有一一讲解。首先,过量的浒苔会分泌化学物质,影响其他生物;其次,浒苔漂于海面会遮蔽阳光,消耗氧气,导致其他藻类死亡;再次,浒苔成片,影响景观,破坏生态平衡并且影响旅游业和水上运动的发展(2008年奥运会前夕,青岛遭遇史上最严重浒苔泛滥现象)。
但是,浒苔是不是只有危害而对人类没有益处呢?其实并不是。原来,浒苔的利用价值还是挺高的:
营养价值,浒苔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低能量且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
药用价值,浒苔的纤维质可解毒烟碱,抑制皮肤癌恶化;
食用价值,浒苔无毒且有营养,人畜均可食用;
工业价值,浒苔可用来提炼生物原油。
介绍了这么多,那么浒苔究竟长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到显微镜里看一看吧。
了解小海米海洋实验课详情请联系:0532-6806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