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吃喝中最伤肝的事情,无外乎吃的行为和吃的东西这两个方面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实在是太快了,也直观的反应在吃饭速度上。吃得快很容易稍不注意吃多了。
研究发现,每顿吃得太饱,超过能量需求,食物中的脂肪会被肝吸收,增加肝脏负担,影响正常运作。时间长了,容易导致体内能量储存与消耗的失衡,进而引发炎症、肝脏损伤。
不可否认,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比以前高很多。顿顿有肉都不是个啥稀罕事儿,食物丰富固然是好事,但不加注意好事就会变坏事。
肝脏虽然是人体的代谢中心,但任何一个器官都有它的极限。咱天天顿顿肉不断,时间长了肝脏必然受不了。结果就是脂肪积累在肝细胞内,肝脏越来越“胖”,最后发展成脂肪肝。
加上现代人动得少,每年体检中招脂肪肝的人越来越多。不要小看脂肪肝,如果再不注意就会引起脂肪性肝硬化或者肝癌。日常食物讲究荤素搭配,不要过于大鱼大肉,也不要过于追求素餐,这就是对肝脏最大的保护。
有时候食物发霉一点点,很多人觉得不碍事,挖掉霉的部分继续吃。为什么要特意把霉变食物拎出来强调?
因为霉变食物中含有1级致癌物黄曲霉素,与肝癌发病密切相关。春天潮湿,更是要注意家里储存的食物、干货有没有霉变。
有些生的水产食物也不要随便吃,尤其淡水鱼生。若是吃进含有肝吸虫囊蚴的鱼虾,容易感染得病。有患者仅吃过一回就中招,严重感染者晚期可出现肝硬化、腹水。
晚上饿了吃点夜宵怎么了?当然,饿了还是要吃,只不过需要给你提点要求:
从防止脂肪肝的角度来看,过了晚上12点,劝你忍忍吧~很多人夜宵也喜欢吃高热量油腻的,咱可以改吃一点清淡的。
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抑郁、暴怒最易伤肝。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但我们依然要尽量做到胸怀开畅,保持乐观向上、心情愉悦,力戒暴怒,要学会排解心中郁闷,保持内心平静。
“人卧则血归于肝”,静卧可增加肝脏的血流量,使肝脏得到更多的血液、氧气及营养的供给,有利于所有细胞(包括肝细胞在内)的修复和再生。
因此,按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是最好的养肝良药。长期熬夜会造成肝脏长时间营养缺乏,细胞修复效率降低,最终由于肝脏负荷过重而引发肝功能异常等肝病。
春天空气清新,最有利于吐故纳新,根据天人合一的理论,人们应该多到户外,吸取大自然的阳气,并活动肢体,以助肝气生发,使生命之气从冬季的潜藏状态下解脱出来,焕发生机。
但早春时节,尤其对于老年人,身体各关节还处于僵硬状态,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而应选择一些节奏较慢且运动量不大的活动,如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
春季肝气最旺,而肝气旺会横逆犯脾,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五味中,酸应肝,甘应脾,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所以肝火旺及脾胃虚弱者宜“省酸增甘”,少食酸味的食物,多吃性味甘甜的食物,以平抑肝火,补益脾胃之气。
春天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承担着人体解毒的功能,此时负担最重,易受侵袭。
因此春天是肝胆疾病的高发期,如各种肝炎、胆道感染(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等),我们要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苡仁(微信号:w13714009507)
学习人体各个穴位的相关知识和健康养生方法!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每天分享健康养生之道,《灵枢》《素问》,一聊就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经络穴位,令经络通畅,美丽年轻;令穴位疏通,健康长寿!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学习中医,传承经典,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