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车轮虫、斜管虫
患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漫游于池边或水面,鳃部有较多粘液,鳃组织镜检可见车轮虫、斜管虫。无论苗种培育还是成鱼养殖阶段车轮虫病均为常见病,成鱼养殖过程中此病常与溃疡病并发。
▲显微镜下的车轮虫
▲显微镜下的斜管虫(
▲车轮虫与体表溃疡并发
【防治措施】全池泼洒“车轮斜管净+硫酸铜(100-150g/亩)”,隔4小时后全池泼洒“百毒清”。
2.固着类纤毛虫及杯体虫、毛管虫
虫体寄生于体表、鳃、鳍(尤其尾鳍处)等处,尤其苗种阶段易感染。患病鱼呼吸困难,漫游于池边或水面,体表、鳍等处有时附有灰白色絮状物,似水霉病,组织镜检可见杯体虫。
杯体虫与杯体虫病(点击蓝字阅览)
【防治措施】第一天全池泼洒“双效水立净”,第二天全池泼洒“纤虫净+强氯精”
3.小瓜虫
患病鱼反应迟钝,消瘦,浮于水面或集群绕池,虫体大量寄生时,会刺激病鱼分泌大量黏液,形成一层白色的包膜覆盖体表,肉眼可见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包囊。严重时,黄颡鱼体表会发生溃疡性损伤。
显微镜下的小瓜虫(点击蓝字阅览)
▲患病黄颡鱼体表布满白点、溃烂
▲患病黄颡鱼浮于水面集群
【防治措施】连续2-3天全池泼洒“辣椒粉+生姜末”,每天1次;第3-4天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或“植物源灭毒王”1次;口服“肝泰+活力多维”5-7天,并发溃疡病时同时口服“氟苯尼考”。
4.指环虫、三代虫
患病鱼吃食量下降,暗浮头,虫体大量寄生时,患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涨或粘连,严重时鳃丝变性或坏死,鳃因贫血而呈苍白色或花鳃状。
【防治措施】全池泼洒“败血停”或“败血停+增效铜”。
5.歧囊碘孢虫病
患病鱼各鳍尖端有大小不等或重叠的灰白色孢囊,以尾鳍、背鳍上的孢囊数量为多,严重影响鱼的游动和摄食。取下孢囊少量内含物压片镜检确诊。
【防治措施】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溶液”,同时口服“肝泰+活力多维”3-5天。
6.线虫、棘头虫
自然条件下黄颡鱼胃、肠道内寄生的蠕虫的种类很多,如复殖吸虫类的河鲈源吸虫、双穴吸虫等,线虫类的如黄颡前驼形线虫、杜父鱼驼形线虫、黄颡似嗜子宫线虫等,黄颡鱼的蠕虫病发生可能与黄颡鱼的食性有关。一般情况下,感染蠕虫的黄颡鱼鱼体消瘦,吃食量下降或不吃食,胃及肠道内无食物或少食。
寄生于眼眶的黄颡嗜子宫线虫,引起眼眶四周发炎充血,严重时眼球突出或水晶体浑浊失明或眼球脱落。
【防治措施】全池泼洒“混特安”等,同时口服“肠炎清+肝泰+活力多维”3-5天。
7.钩介幼虫
钩介幼虫寄生于鱼体的吻部、鳃丝、体表等处,造成寄生部位组织增生,微血管阻塞;若寄生于嘴角或口腔,会使鱼丧失摄食能力,导致消瘦死亡。
【防治措施】全池泼洒硫酸铜或“增效铜”。
扫描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