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地回春、天气渐暖,冰封的黄河开河了,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大小湖泊也纷纷解冻,迎来了大批迁徙的候鸟和游人,渔业生产和休闲旅游也就此展开。
总水面10万亩的奈伦湖距离磴口县城只有十几公里,蔚蓝的湖水被黄沙围绕,时不时有各种鸟掠过。风力稍强,湖面上便泛起一层层白色的浪花。
中学老师王洁和七八个家人利用周末时间来到湖边游玩,不停地拍照合影。“这几天,好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都在发奈伦湖的照片,说这里有大海的感觉,来了一看,还真有点。”王洁开心地说。
奈伦湖北侧,64岁的新元合作社理事长苗新元正在和工人卸育苗。只见7千多斤草鱼、鲢鱼苗从车载水箱里顺着管子活蹦乱跳地冲到了湖里,搅起一片水花。“这几年磴口县的休闲渔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非常看好这个产业。今年合作社买了60多万斤鱼苗,要放到湖里进行养殖,同时还要大力发展休闲渔业。”老苗说。
从湖边向北望去,只见两个漂亮的蒙古包坐落在沙地里,十分醒目。老苗说,他们要再盖五六个蒙古包,还要载3百亩的胡杨,周边环境好了,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游客。合作社还种了1万多亩的肉苁蓉,下一步要开发苁蓉炖鱼、苁蓉炖羊肉等特色菜品以及苁蓉酒,供游人品尝。
磴口县水产站站长谢仁君介绍说,磴口县东依黄河,北靠阴山,西环乌兰布和沙漠,有160多处沙漠湖泊,共有渔业生产面积15.7万亩,特色水产养殖面积5.5万亩。鱼类品种繁多,主要有鲤鱼、鲶鱼、草鱼等,近几年还先后引进了螃蟹、鲟鱼、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
2016年,磴口县成功创建全国第7家、,,建成1.3万亩有机水产养殖基地,鲢、鲤鱼、草鱼、鲫鱼、鲶鱼、螃蟹6个水产品获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磴口黄河鲤鱼、湖泊鳙鱼还成功打入北京市场。去年投资400多万元从安徽引进了池塘循环流水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在沙漠水稻基地、旧地村盐碱地改良水稻基地分别建成占地261亩和100亩的2个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基地。
清明假期期间,距离县城30公里的金马湖垂钓中心十分热闹。观景、赏鸟、垂钓、吃鱼、烧烤等休闲娱乐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垂钓中心经理盛相才介绍说,短短3天时间,金马湖接待游客达到2万多人次,大多数是本地人,也有从银川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地赶来的。其中一些人就是冲着肥美的开河鱼而来,餐饮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
据介绍,近年来,磴口县集中精力打造休闲渔业旅游新模式,连续3年成功举办了全国沙漠垂钓大赛,开展了特色水产品展示、沙漠鱼王评选、千人摸鱼大赛、冬捕、冬钓、巧媳妇黄河开河鱼烹饪大赛等休闲渔业旅游节庆活动,大幅度提高了知名度,使休闲渔业旅游成为磴口旅游的又一张名片。
目前,磴口县已建成纳林湖、金马湖、万泉湖3处大型休闲渔业基地和休闲生态鱼庄30余处。奈伦湖正在建设休闲渔业基地,围绕“以渔兴业”的发展思路,三盛公黄河风情小镇、金马湖渔村也在加快建设当中。2017年,磴口县获评“2017年度中国休闲渔业旅游魅力县”,纳林湖被认定为全国精品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金马湖被认定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全县水产养殖及休闲渔业总产值达到2亿多元。
下一步,磴口县将全面实施“旅游+”行动,以特色旅游为亮点,力争3年内成功创建1至2个5A级旅游景区,,将磴口县打造成为自治区西部独具河套特色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创建成为自治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初步建成“区内著名、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让八方游客尽情享受“百湖之乡”的蓝天、碧水、净土,让“渔业+旅游”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