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日料店里吃饭
三文鱼几乎是都要点的
蘸上酱油+芥末,很多人就爱这一口
这两天
很多吃货朋友都在
朋友圈转发一条消息:
标题赫然写着:
假冒三文鱼,谋财害命
这样的字眼
怎么回事?
原来,新闻来源于
某媒体在前天发布的一条微博
在这份报道中提到:
在青海省共和县龙羊峡水库,有我国目前海拔最高,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场;
现在,青藏高原上的三文鱼,承包了国内三文鱼市场上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我们所认知的三文鱼
基本都是大西洋鲑鱼,深海水鱼
原来
不是的!不是的!不是的!
照理说,海水鱼才可以生吃
怎么青藏高原出产的淡水鱼
也生吃了?
到底什么是三文鱼?
三文鱼在英文中叫salmon,这个名字源于拉丁文,有“跃升”的意思,取名的灵感来自该鱼洄游产卵时跃过浪花的动作。
几百年前,渔民在大西洋沿岸发现了“salmon”,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大西洋鲑。后来,人们在太平洋沿岸也陆续发现了一些习性、外形相似的鱼类,索性就把它们统称为“salmon”,也就是太平洋鲑。
中国最早接触三文鱼的是广东一带,如果你请一位广东朋友用当地方言念一下“三文鱼”,就会轻易明白这个名字是salmon的音译。
从生物学概念上来说,“三文鱼”并不是某一个品种鱼的名称,而是一个在流通中逐渐约定俗成的商品名称,主要有大西洋鲑和太平洋鲑。(太平洋鲑不是三文鱼的真子集,这点我们后面会讲到。)
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三文鱼都是“海产品”,这一点在业内是不存在疑义的。
淡水里能不能长出三文鱼?
三文鱼属于“鲑科鱼”,学名是Oncorhynchus。鲑科鱼又分为鲑科鲑属与鲑科鳟属,准确地说三文鱼属于鲑鳟鱼。而鲑鳟鱼又分为海鳟和虹鳟,看,岔路点出现了。
虹鳟鱼英文名为rainbown trout,多数种群终身生活在低温淡水环境中,是淡水鱼。它的鱼肉颜色与三文鱼相仿。
很显然,三文鱼是海鳟鱼。不能因为虹鳟鱼和海鳟鱼同属鲑鳟鱼,就倒推出来说虹鳟鱼是“淡水三文鱼”。
什么样的三文鱼可以生吃?
生吃淡水鱼虾易感染寄生虫,这是常识。即便是海产的真正的三文鱼,也并非都适合生吃。前面提到了,三文鱼分太平洋鲑和大西洋鲑,而通常生食三文鱼是大西洋鲑,也就是“挪威三文鱼”。
上世纪60年代,挪威开始人工养殖大西洋鲑,而太平洋鲑的养殖也紧随其后。
日本本土也自产一些三文鱼(太平洋鲑),但由于存在寄生虫等问题,所以日本人并不生食,刺身的主要食材还是金枪鱼和鲷鱼等。
上世纪90年代,随日本对海产品需求不断增大,挪威三文鱼顺势打入日本市场,成为刺身食材中的一员。挪威专门制定了一项海鲜推广计划,主要任务就是告诉日本人,挪威三文鱼是通过海洋里的无菌鱼塘人工繁殖的,可以安全地生食。
至此,三文鱼家族中的这一支,才正式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生吃食材。
其实,虹鳟鱼本身也很好吃啊,没必要蹭三文鱼的流量——前提是得做熟了。
怎么区分虹鳟鱼和海生三文鱼?
虹鳟长这样,腹部有类似彩虹的条斑而闻名↓↓↓
正宗的大西洋三文鱼如下,个头很大。虹鳟鱼到10斤左右已经算非常大的了,而正宗三文鱼十几斤才是起步。
但是我们在超市上见到的三文鱼,大多都是切好分装的,并不能从外观上辨别。那么,从鱼肉本身如何分辨?
第一, 看色:三文鱼通常为鲜亮的橙红色,而虹鳟的肉色较为暗淡,橙色也较浅。但养殖水平较高的高品质虹鳟肉色可以和三文鱼很相似。所以,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
第二, 看油:就是三文鱼肉上白白的条纹,三文鱼肌间脂肪层通常清晰和肥厚,尤其是三文鱼腩部位,虹鳟则不明显。但把育肥较好的虹鳟和普通三文鱼放一块儿,一般人也是看不出来的。
第三,看口感:虹鳟的口感远不及三文鱼肥嫩,虹鳟鱼厚切会有嚼劲(嚼不动)。但虹鳟刺身大多都切得很薄很薄,一般人也是吃不出来的。
大西洋鲑鱼(挪威三文鱼)
虹鳟鱼
另外,也可从价格上区分:进口挪威三文鱼在一级批发市场里,完成切片等程序可以直接拿回家吃的那种,每斤从90元到100元。这种三文鱼刺身片在餐厅里,算下来每斤要270元到300元。进口挪威三文鱼在大型超市里,价钱大多在每斤150元至200元。
从价钱可以大概判断出吃的是什么了
如果价格没到那个“数”的话
可能都只是“虹鳟鱼”
或者是国内驯养的“三文鱼”
但是谁晓得
批发市场、超市和餐厅里的三文鱼
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如果真的区分不出
不管三七二十一
吃熟的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