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积极打造海洋牧场 带动海洋产业发展 | 海洋经济
2022-02-03 01:47:34
“我们在海底设置人工鱼礁,吸引海洋生物聚集栖息,同时,在礁区邻近海域人工放流恋礁鱼类贝类,从而形成一个有多种海洋生物栖息繁衍、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海洋牧场。”省海洋与渔业厅资源环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发展海洋牧场,通过科学投放人工鱼礁、种植藻类、增殖水生生物等系统措施,可有效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养护渔业资源、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还可拓展渔业功能,将渔业增殖、生态修复、休闲娱乐、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科普宣传及餐饮美食等有机结合,带动海洋二三产业的发展。
示范引领 秀屿人工鱼礁面积将达7平方公里
近日,莆田秀屿在南日横沙屿海域展开人工鱼礁投放工作。此次投放为期一个月左右,将有560块28.1立方米的框架型钢筋混凝土礁被投放到横沙屿海域指定区域。
作为福建省人工鱼礁的重点投放区域,莆田秀屿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南日岛人工鱼礁工程已被列为美丽莆田建设的重点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也是秀屿区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主要建设内容。
据悉,自2012年开始,南日岛小麦屿周边海域作为第一片区,开始建设1—4期的人工鱼礁工程,总投资1700万元,投放礁体总空方量28474立方米,鱼礁区面积2平方公里。2017年,南日岛横沙屿周边约5平方公里海域作为第二片区,开始建设5—7期的人工鱼礁工程。7期工程建设完成后,南日岛人工鱼礁礁区面积将达7平方公里。
科学谋划 提高人工鱼礁布局合理性
早在1985年,福建省就在沿海地区投放了第一批人工鱼礁。随着人们保护资源环境意识的提高,人工鱼礁的试验研究和示范建设逐步推广。从2007年开始,,在霞浦县、蕉城区、诏安县、秀屿区等地扩大投礁规模。
起初,人工鱼礁是用废旧水泥船、废旧佳通轮胎和废旧空心水泥板组合成鱼礁投放的,投资金额和礁区规模较小,工程建设相对比较简单。如今,人工鱼礁逐渐规范,都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在这些人工鱼礁的表面,设计了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孔洞,方便鱼类和贝类生存、游动、附着。
人工鱼礁的投放位置也很有讲究。礁区要处于非航道区且没有海防设施的海域,而且海域水质好,水深能达到12米以上,更重要的是,礁区海底较平坦,底质较硬,风浪小,适于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生长。
为了加强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技术支持,福建省在人工鱼礁建设过程中,要求建设单位与有关科研、设计单位签订技术合同,由省水产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资源监测和效果评估、海域使用论证和环评等工作,由省水产设计院负责礁区工程地质勘查和设计,科学开展地质勘查、礁区环境与资源调查、设计和效果评估等工作,工程设计方案还要通过专家评审后实施,从而提高了建设人工鱼礁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增殖放流 更多“居民”落户“安居房”
筑好了房子,还得有“居民”搬进来。根据当地水质和传统渔业资源的情况,福建省各个人工鱼礁区也陆续放养了不同的鱼种。
2014年5月,秀屿区在南日岛人工鱼礁区投放30万只大规格皱纹盘鲍;在同一海区投放40万尾石斑鱼、真鲷鱼苗。蕉城区曾在斗帽岛礁区邻近海域放流大黄鱼苗100万尾,曼氏无针乌贼苗10万尾。诏安县从2010年起在城洲岛增殖放流野生仔一代黄鳍鲷幼鱼苗种,以及人工培育的方斑东风螺苗71万粒。
尽管我国在这一领域断断续续开展了20多年的研究,但是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生态环境、水产资源、鱼类行为、海洋动力、水工材料、礁体沉降防范、生态效果调查评估及工程质量跟踪监测等多类学科。相关规程、标准和建设程序及规章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
检查督导 推动建设现代海洋牧场
2018年4月,,检查组认真听取了福建省人工鱼礁建设项目进展、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建设项目主要困难问题以及有关意见建议等情况汇报,对福建省先前的工作给予肯定,并要求福建省加快莆田南日岛人工鱼礁工程建设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