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离过年越来越近了
还记得小时候
每每在快要过年前
都有干塘捉鱼的习俗
一家干塘,众邻帮忙
捕鱼捉虾,你争我抢
一派丰收喜庆景象
真是怀念啊
► 干塘前。先抽水、清挖鱼塘淤泥后,随着塘水渐干,塘里的鱼、虾、泥鳅等挤在一起,蹦蹦跳跳,十分有趣。
► 干塘时,同村的很多小伙及周边的村民还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来“蹭塘”,“蹭塘”实际上就是过来掏点剩鱼,一般都不会空手而归,运气好的还能掏到野生的甲鱼。
► 干塘时除留下第二年的种鱼、卖掉多余的鱼后,剩下的鱼还会留着过年来吃,预示着“年年有余”,同时也企盼着来年继续有好收成。
► 这种“全家总动员”的集体活动,既符合了咱们农村人“热热闹闹过年”的习惯,更增进了家人之间的默契,一番辛苦之后,“丰收”的喜悦自然为肥美的鱼儿更添了几分鲜甜。
真是怀念啊!在外工作的双峰人,一年难得回次老家,你多久没过抓鱼了?
干塘的时候,第一步是打开堤坝放水,等池塘里的水基本放干时,村里的老少爷们穿着下水裤下水拉网,年龄稍大、经验丰富的村民则在一旁指挥。
今年年份好,捕上来的有青鱼、草鱼、鲤鱼、胖头鱼共9000多斤,所有的鱼集中堆放在岸上后,准备给每家每户分鱼。
村干部先把所有的鱼称好,平均分成一个个小堆,并在纸条上分别写上全村200多户户主的名字,随机把纸条扔在小堆里,让村民自行领取,村里的长者则在旁边维持秩序。
事实上,村民们不是特别在乎鱼分的多少,更加注重的是一种传承和乐趣。
“生产队里的鱼塘要干了!”腊月二十,这个火热的消息像长了翅膀在村里传开了。
生产队有一个鱼塘,每年开春,老队长让人挑了水桶买回鱼苗,悉数投入塘里。河塘属于集体所有,不允许私自捕捞,只有到年关才能干塘分鱼,村里人都掰着指头盼着干塘这个年前最重要的日子。
干塘的那一天,全队老老少少放下手头的活计,跑到塘岸上看热闹,孩子们像是过节,蹦着、跳着,盼着河塘里的水早点放完。
抽水机还在“突突突”地抽水,草鱼已露出青黑的背脊,水面上冒头的鱼渐渐多了起来,鱼儿在浑浊的塘水里惊慌失措,泥鳅、鲫鱼等小鱼一股脑往淤泥里钻,尾巴在外面不停地晃动。有人指着浑水大声喊:“看呀,露鱼背啦,那鱼好大,怕有七八斤哟!”
“不抽了!”老队长大手一挥,就像战场上指挥官一样,下达了捉鱼的出发令
抓鱼的壮劳力都是干塘鱼的高手,有的套着一身黑色捕鱼服,有的索性单衣薄衫赤脚在刺骨寒风中跃跃等候。老队长的抓鱼命令一发出,他们便牵开横网,从一边下去。捉鱼是有讲究的,先捉会钻泥的鲶鱼、泥鳅和个子小的鲫鱼,大草鱼、鲢鱼、青鱼不会钻泥,。十几个人,从周边一寸寸蹚过去,老杨真有能耐,竟然能用两只脚把鱼挟出来顺势甩到竹筐里,看得岸上的人连声叫好。草鱼、青鱼生猛劲大,强抓是不行的,需要用双手顺势把他捧进箩筐,有时没抓好,溅起的淤泥弄得满脸都是。
一条大乌青没按住,“哧溜”一声窜出去了,他身子一歪,几乎摔倒。“快,快,在后面,在后面。”岸上的人比塘里的人还着急,一时间,岸上岸下喊声一片。这时,还有人抱来几捆稻草,点起火堆,不时叫塘下的人上岸取暖。
河塘里的鱼被陆续打捞上岸,“战事”接近尾声。老队长大手又一挥,另一拨人开始疏浚清理河底的淤泥,黑亮的河泥是开春耕种极好的底肥。这时,岸上的人已经按耐不住了,纷纷卷起裤脚和袖子,提桶拿网,冲向鱼塘,争抢漏网之鱼,捉些小鱼小虾,捡些蚌壳、田螺。塘里像是翻了天,泥水四溅,叫喊声起伏,收获的喜悦洋溢在冬日的阳光里。
分鱼喽!老队长的一声吆喝,男女老少拿着竹篮、水桶、木盆,纷拥着往村头赶,分鱼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打捞上来的鱼已经按户头一堆一堆摆好,大小搭配,标上号,然后抓阄。今年这一塘收成比往年都好,分到的鱼超过了预期,这年应该过得好。
夜幕降临,静静的村庄,炊烟袅袅,家家户户的灶披间飘出了阵阵鱼香,年关的气息就这样一层层弥漫开来……
干塘分鱼的这些画面,
有没有勾勒起你童年时的回忆?
你有多久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
还记得最后一次捉鱼是什么时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