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遍四海| 还是威海 |
在胶东半岛最东端的西南角
有一个美丽的小渔村
三面环山
一面靠海
隐匿于槎山脚下
潜藏在黄海之滨
淳朴是他们天然的秉性
勤劳是他们生活的本能
这个小渔村
名叫院夼
《渔村——院夼村》
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不仅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顺应自然的农村生存之道,鲜明的地域特色造就了院夼村与其他沿海村庄不同的美食文化,也形成了具有明显海洋色彩的饮食味道。虾爬子,学名虾蛄,每年的春节过后,虾爬子逐渐多了起来。3月中下旬开始,虾爬子繁殖生长的速度加快,这时它的肉质鲜美,籽多爽口,是院夼人接待亲朋好友不可或缺的一道海鲜。因院夼村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现在的虾爬子全部为野生,也成为院夼渔民重要的收入之一。
曾有学者认为,人类的历史都是在嗅着盐的味道前行。一卤鲜,就是这样一道鱼与盐之间互相作用的美味。每年的秋季,将新鲜的海水鱼,最好是刀鱼、鲅鱼、鲳鱼洗净,放入瓷坛,上铺一层盐,紧紧将坛口封紧,静置两三个月后,一道鲜香无比的一卤鲜便做成了。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贴粑粑熬鱼便是这样的一道美食。秋季过后,用刚收获的玉米晒干磨成粉后掺水制作成一种香气四溢的玉米面饼子,这种饼子在上世纪计划经济时代也是渔民生产作业的重要口粮。用当天捕获的新鲜海鱼,葱姜烹锅后,加入豆瓣酱炒制,放入鱼和水,锅边再贴上一圈粑粑,半个小时后,一道极具海洋风味的美食便出锅了。
院夼村北依国家AAA级风景区—九顶铁槎山,峰连九顶,其色如黛,是山东省地质公园,植被覆盖率达84%。山中奇石众多,拥有已开发的学生洞、延寿宫、山盟海誓亭、千佛洞等多处景区,更有《封神演义》中王重阳修行得道之地—云光洞。每年的3到5月,槎山云海多有出现,层峦迭起,仙雾缭绕,蔚为壮观。
做为传统民俗村落,院夼村拥有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产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村南现建有一处占地10余亩的龙王庙,内建有高规格仿清古建筑,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民开洋、谢洋节的传习所,每年4月19-21日、大年30、正月十三及妈祖、龙王等节日都会举行大型民俗文化活动。祈求风调雨顺,鱼虾满仓。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特色村”的荣誉称号。
摄影:梁翠丽
院夼村北,槎山主峰清凉顶下,位于海拔200多米的山腰平地处,一座占地60多亩的“院夼禅寺”拔地而起。
不仅有自然秀美的风光,院夼村还有众多赶海垂钓、渔民体验、海鲜购买等游玩项目,不断挑动着过往游客敏锐的神经,释放工作的压力,也一度成为前往院夼的主要目的。
住在渔村,讲究的是个踏实。村内现有渔家乐住宿、招待所及人和宾馆等多出住宿场所,拥有客房100多间,网络、电视、洗浴等各项设施齐全。同时,热情好客的院夼人还会邀请您到自家体验一把渔家火炕的感觉,并会为您亲自做上一顿具有当地色彩的渔家盛宴。
荣成人和镇院夼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渔民开洋、谢洋节”(渔民谷雨节祭祀仪式)的诞生地。有资料表明,院夼龙王庙历史悠久,从公元1625年院夼建村时它就已经存在,见证着此山此海的沧桑巨变。
院夼龙王庙原为石头砌成,建筑面积较小,安奉石质龙王神像一尊,后被毁于“”。2003年由社会各界人士共同集资捐助开始修建。2009年举行龙王庙落成典礼暨龙王殿、娘娘殿、。此后每年都在这里举行渔家谷雨节庆活动。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