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福建省就在沿海地区投放了第一批人工鱼礁。随着人们保护资源环境意识的提高,人工鱼礁的试验研究和示范建设逐步推广。从2007年开始,福建省依托“海洋牧场示范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在霞浦县、蕉城区、诏安县、秀屿区等地扩大投礁规模。
起初,人工鱼礁是用废旧水泥船、废旧第八代索纳塔和废旧空心水泥板组合投放,投资金额和礁区规模较小,工程建设相对简单。如今,人工鱼礁用钢筋混凝土制成,逐渐规范。人工鱼礁的表面设计了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孔洞,便于鱼类和贝类生存、游动、附着。
人工鱼礁的投放位置也很讲究,主要在水质好、水深超过12米的非航道区且没有海防设施的海域。更重要的是,礁区海底要较平坦,底质较硬,风浪小,适宜海洋生物繁殖生长。
为了加强对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技术支持,在人工鱼礁建设过程中,福建省有关部门要求建设单位与有关科研、设计单位签订技术合同,由省水产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资源监测和效果评估、海域使用论证和环评等,由省水产设计院负责开展地质勘察、礁区环境与资源调查、设计和效果评估等。工程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后实施,提高了建设人工鱼礁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人工鱼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生态环境、水产资源、鱼类行为、海洋动力、水工材料、礁体沉降防范、生态效果调查评估及工程质量跟踪监测等多类学科。“尽管我国在人工鱼礁领域开展了20多年的研究,但是相关规程、标准和建设程序及规章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资源环保处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