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这种寄生虫病一年四季全国范围都会发生,是淡水鱼类养殖的一大杀手

这种寄生虫病一年四季全国范围都会发生,是淡水鱼类养殖的一大杀手

2022-07-20 01:48:09

水产人必关注的两大微信公众平台!快来围观!

今天我们要讲的一种寄生虫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且发病范围覆盖全国,不论海水养殖还是淡水养殖都有此病的存在,这就是车轮虫病。车轮虫病主要病原为车轮虫和小车轮虫,目前已知的车轮虫有200多种,寄生于我国淡水鱼的有20多种,寄生于海水鱼的有70多种。车轮虫广泛寄生于各种鱼类,能引起车轮虫病的有10多种。

一、该病特征以及流行情况

   车轮虫病流行于4到10月,尤其春末夏初、秋季为流行盛季。适宜水温为20—28度。当环境不良、养殖密度大和阴雨天气的情况下,车轮虫往往大量繁殖,成为病害,甚至引起鱼类死亡。

    车轮虫病全国范围内都有发生,寄生于多种淡水鱼、海水鱼的鳃、体表、鼻腔、膀胱及输尿管内,车轮虫的危害主要发生在鱼类的鱼苗、鱼种阶段,尤其是在池塘养殖密度大,更容易产生感染。当鱼体被车轮虫大量寄生时,便会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病鱼体内寄生的车轮虫

病鱼体发暗,皮肤溃烂



二、发病症状   
   1、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鳃、体表、鱼鳍或者头部。当寄生车轮虫数量不多时,宿主鱼没有病症,随着车轮虫越来越多,鱼体密集处出现一层白色物质,虫体以附着盘附着在鱼体上,不断转动,虫体的齿钩能使鳃上皮组织脱落、增生,黏液分泌增多,鳃丝颜色变淡、不完整,严重时使鳃组织溃烂,妨碍呼吸,鱼会浮头,病鱼体发暗,消瘦,失去光泽,食欲不振,甚至停食,体质瘦弱,游动缓慢或失去平衡,常浮于水面。

    2、寄生在体表和鳃上,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症状。病鱼表现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有的又成群围绕池边狂游,常引起鱼苗、鱼种的大批死亡。寄生于鱼体表的车轮虫在鱼体表来回滑动,剥取宿主的皮肤组织细胞和鳃组织作营养,破坏皮肤和鳃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和正常活动。

镜检下的车轮虫

三、日常预防

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养殖习惯,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注意改良底质和水质,培养出“肥、爽、嫩、活”的水体,为鱼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车轮虫的流行季节,要勤用底改、强氧化剂改良水质,不要随意加注外源水,以防引入病源,定期杀虫消毒。当水体出现氨氮或者亚硝酸盐超标时,要及时采取降解措施把它们降下来。避免水质继续恶化。另外,往鱼塘投放苗种时,要用药物浸泡苗种后,再投放到鱼塘里,以防带入病源。

具体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通常使用的有生石灰和漂白粉。
(1)生石灰
干法清塘法:先放干塘水或留鱼塘底水深7公分-10公分左右,在鱼塘底部的四个角落和中间部位挖出几个,每亩鱼塘用块状生石灰120斤-150斤,将块状生石灰放入事先挖好的用水充分溶解,趁热将石灰水对池塘底及塘壁进行均匀全池泼洒,有条件时,也可在次日对池底进行翻动,使塘底淤泥与石灰水充分混合,以便增强清塘消毒效果。一般情况经过8天-10天后,生石灰的药效基本消失,便可以注水放鱼。
带水清塘法:对于有些不能完全排干水池塘,可以采用带水清塘的方法,即池塘每亩/米水深用生石灰250斤-300斤,将块状生石灰与水在木桶中充分溶解后,未待其冷却,立即趁热对池塘进行全池均匀遍洒。通常情况下8天-10天生石灰的药效消失,此时即可向池塘放苗养鱼。
(2)漂白粉清塘法:池塘每亩/米水深用含氯30%漂白粉27斤左右,用塑料或木桶化水充分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一般清塘后6天-8天后便可投放鱼苗进行养鱼生产。

2.对于1.6厘米~2.6厘米和夏花阶段的鱼种,可采用每立方米水体0.7克硫酸铜全池泼洒进行预防。

3.在水温15℃~20℃的情况下,每立方米水体用8克硫酸铜配制成溶液,浸洗鱼种10分钟~20分钟,浸洗时间视鱼的耐受程度灵活掌握。

4.在每亩1米水深池塘中,用30斤苦楝树枝叶扎成4捆均匀浸泡在池塘中(若池塘较大可多扎几捆,具体捆数视池塘大小而定),一周更换一次,连续使用3次~5次。

5.鱼种放养前,用10ppm-2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分钟-30分钟。
注意事项:
1)最好是晴天泼药,夏季上午或下午用药,避开中午高温不用药。下雨或缺氧天气尽量不用药。
2)泼药后必须开动增氧机,以防缺氧浮头,尤其是水质不良和苗种期使用。
3)池水氨氮或亚硝酸盐超标时,要谨慎用药。最好先降解后再杀虫。

四、如何治疗

1、每立方米水用硫酸铜0.7克或0.7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均匀全池泼洒,对于车轮虫病严重的鱼塘,可以连续用药2次-3次。
注意:硫酸铜毒性较大,且水体测量误差等原因,所以用药后应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对池塘进行换水。

2、病鱼用2%-3%食盐水浸浴5分钟左右,根据气温、鱼体的耐受程度具体灵活掌握。

来源:智慧中农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