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抱下的乡间稻田里,金黄色的稻穗迎风摆动,规则不一的稻田“切割”出各种小方块,“挖沟”完成后农民便开始排水,只见失去水分的稻萍鱼翻身跃起,自动汇聚在沟中……9月26日,在枫溪乡枫溪村的一片稻田里,今年65岁的农民李昔火正在田间抓鱼。
“我今年养有4亩稻萍鱼,中秋节过后就开始抓鱼了,初步估计亩产50余公斤鲜鱼。”李昔火说,4亩稻萍鱼总共可收获250余公斤鲜鱼,目前市场收购50元一公斤,预计收入在一万元以上。“稻萍鱼抓好后挑到街道上,就有商贩前来收购,此外还要留一些给老顾客,还有一部分要制作成鱼干。”李昔火说,根据客户需求,今年将制作10公斤左右的鱼干。
稻萍鱼售价如此之高,但它的销路农民却丝毫不愁,原因何在?李昔火告诉记者,正是出于稻萍鱼养殖的艰辛。
枫溪乡家家户户都有养稻萍鱼,但养殖技术略有不同,李昔火的方法是在打田的时候先用耕牛耙出一块平整的地,让鱼的活动场所更平坦、广阔,避免在抓鱼时出现小股“坑洞”出现。到了天气暖和的时候,便把早先养在水田里的鱼苗放在田里。
接下来便是田间管理,李昔火说,不论刮风下雨,他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看水,晴天要看水是否流动,雨天则去排水,冬天则把鱼集中到一丘田里,上面覆盖毛竹尾部,防止天敌的侵害,若天气气温较低,则引河水保温。
李昔火还说,一般放鱼苗只放头发丝大小,因为只有从小适应枫溪的气候,它才能“长大”,可这所谓的“长大”却与平常农家养殖的鱼极不相同,养一年也就拇指粗细,养三年才二三两重。
为什么枫溪乡的稻萍鱼养不大呢?带着疑问,记者又询问了一番。原来枫溪乡海拔高、气温低,常年生活在这种气候下的稻萍鱼生长周期缓慢,自然难长大。此外,顾名思义,稻萍鱼只吃稻萍和田间的微生物,个头自然不大。
枫溪乡的村民养殖的稻萍鱼主要以红鲤鱼和青鲤鱼为主,其中又以红鲤鱼为最佳,故而在招待远方来客时,村民会主动把红鲤鱼留给客人,以示敬意。(叶永仕)
制 作: 中 共 浦 城 县 委 宣 传 部
策 划:王树瑜
编 辑:揭东晓 练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