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水产资讯 >惊!吃了海鱼发生食物中毒!雪卡毒素是什么来头?

惊!吃了海鱼发生食物中毒!雪卡毒素是什么来头?

2022-08-01 23:48:01

点击""关注我们

据中国医药报


日前有报道称,珠海一家人吃了海鳗鱼后发生食物中毒,经检测,这家人的食物中毒竟是由一种比河豚毒素还要毒的物质引起的,这种物质就是雪卡毒素近年来,我国广东、香港等南方沿海地区常出现因食用海鱼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应引起重视。

Q

什么是雪卡毒素?

A

雪卡毒素(Ciguatoxin,CTX)又叫西加毒素,是主要存在于珊瑚礁鱼类体内的一类剧毒物质。不过这种毒素的真正源头来自于生活在珊瑚礁附近的多种底栖微藻,是藻类所产生的毒素,其周围的草食性小鱼吃了有毒藻类后,将毒素摄入体内,大鱼再通过吃小鱼将毒素在体内富集。

雪卡毒素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根据来源的海域可分为太平洋雪卡毒素、印度洋雪卡毒素和加勒比海雪卡毒素三类。受全球气候条件变化、人类活动以及国际贸易等因素的影响,雪卡毒素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雪卡毒素的结构很稳定,受热不容易分解,常规的食物烹调加工过程很难把它破坏。


据新闻报道

黄先生说,除了不吃鱼的小儿子,妻子、两个女儿、两名亲戚都中了招,被送到珠海市人民医院。妻子因为吃了大块鱼腩,情况最为严重,目前在重症监护室观察。

经医生检查,黄先生一家并不是患了急性肠胃炎,而是误食一种罕见的毒素——雪卡毒素。

珠海市食品药品监督局总监黄建恩表示,“这是个偶发的事件,并不是所有的海鳗都有雪卡毒素,大家要吃这种野生的深海鱼,吃的个体不要太大,尽量不要超过2公斤以上的这种,因为深海大鱼会有风险。”


了解更多

Q

雪卡毒素有多毒?

A

多数人听说过河豚毒素,知道它有剧毒,而雪卡毒素的毒性比河豚毒素还要强百倍。

雪卡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是一种神经毒素,误食了含毒素的海洋鱼类后,中毒潜伏期一般为2~10小时,然后表现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发麻或有针扎感,身体蚁爬感、瘙痒感,四肢麻木、关节肌肉酸痛,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等,病程约2~3周。

严重中毒时可出现动作失调、抽搐,甚至休克、呼吸肌麻痹而死亡。雪卡毒素中毒者会出现特异性的“热感颠倒”现象,摸着热的东西反而感觉是凉的,碰到水时感觉像触电。

雪卡毒素中毒没有特效药物,救治措施就是通过催吐、洗胃、导泻等方式快速去除毒素,并采取对症治疗。雪卡毒素的毒性高,但由于人群摄入的量很少,所以死亡率为20%。

Q

哪些鱼类体内可能存在雪卡毒素?

A

雪卡毒素主要存在于珊瑚礁鱼类体内,毒素对鱼本身没有明显毒性,可以鱼体内不断积累,再通过食物链传递,所以一般认为体型越大的鱼,毒素含量往往也越多。而且毒素在食物传递过程中还会发生结构改变,使毒素不断加强。

目前已知有超过400多种鱼类可能蓄积雪卡毒素,海产市场和餐桌上常见可能含雪卡毒素的鱼类有石斑鱼(如西星斑、燕尾星斑、老虎斑、东星斑、苏眉)、梭鱼、黑鲈和真鲷等。含雪卡毒素的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南海诸岛等地。养殖类鱼类少有雪卡毒素中毒事件报告。

据报道,全球每年有数万人因食用珊瑚礁鱼类而发生雪卡毒素中毒。

Q

如何避免雪卡毒素中毒?

A

雪卡毒素污染的鱼类在感官、嗅觉和味觉上均无明显异常,且常规检测手段不能检出毒素。雪卡毒素在鱼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在内脏、生殖腺和鱼头部位,尤以内脏中含量为高,不易被胃酸破坏。而在鱼肉和鱼骨中含量相对较低。因此:

1.尽量避免进食野生珊瑚鱼类。避免进食1.5kg以上深海珊瑚鱼,因为鱼体越大,毒素含量越高。避免进食深海珊瑚鱼的头及内脏(如肝、肠及卵巢),这些部位带毒素较多。

2.外购珊瑚鱼等深海鱼类最好放养15天左右,待毒素排除体外后再食用,可减少中毒机会。

3.曾有过雪卡毒素中毒的人3-6个月内应避免食用海鱼。

Q

发生食物中毒该怎么办?

A

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症状,要立即到附近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就诊, 如在餐饮单位消费发生食物中毒,可拨打12345市民热线投诉举报,并保存好消费票据、就诊记录、体检报告等相关证据,以便执法部门调查取证。


(本号综合:


同创食品安全城市

共享健康品质生活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平潭特种水产养殖交流组